18018742022

水下摄影与陆上摄影有哪些的不同?

阅读 804次发布时间:2022-09-15

摄影这个词在英语中被称为照片。它来自希腊语,原意为光绘,即用光来形容绘画。水下摄影是在水中放置相机以使用水下光线拍照的活动。除了在海底拍摄。也有在鱼缸、游泳池等小环境中进行水中拍摄。以下主要针对水下环境,水下摄影与陆地摄影相比有很多不同。

1.jpg

  首先,水下摄影需要为相机配备相应的防水罩。将相机与水隔离。在海中拍摄前,将带防水罩的相机分别放入水箱中3秒、30秒和3分钟,进行防水测试,检查防水罩是否安装正确。为防止潮湿,请在相机和防水罩之间放一小袋干燥剂。

  其次,水下摄影必须使用闪光灯。它对灯光的专业要求接近影棚。需要安装两个以上的TTL型(通过镜头)闪光灯,但是用一盏灯在水下拍摄很简单。还是够了。

  第三,水下摄影需要带上足够容量的电池和存储卡(数码相机用),因为目前在水下更换电池和存储卡是不可能的。当你在海底寻找最好的照片时,一旦你手中的相机缺少电池或存储卡,你会留下很多遗憾。所以这点在前期的准备中是不可忽视的。第四。除了防水罩外,相机还需要配备底座支架,用于连接相机和闪光灯。

  水下拍摄,水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太阳光、闪光灯的照明亮度。而光源的复杂化及介质的不同会造成图像色温的高低各异。所谓图像色温,指的是当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标准黑体(如铁、钨等)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则黑体的这个温度就被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随着水深的增加,光会越来越弱。而且水波还会过滤掉部分光的颜色。当潜入水深3米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便被水过滤掉了;而到达水深10米处。红色光线基本消失:而当潜入水深30米处时,暖色色温基本就没有了,只剩蓝色等冷色色温了。同时。相机上的闪光灯打出来的光,在距离相机两米处也同样会被海水过滤掉。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海底照片显出的色温偏蓝色等冷色调就是这个原因,而并非完全因为海水蓝的缘故。

  在水下拍摄需要注意水具有的放大作用。因为在水中光线的折射率是空气中折射率的1.33倍,就是说,在水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往往比在陆地上看到的同样物体大1.33倍。因为我们在水中拍摄的时,候,要根据水与空气折射率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拍摄距离。在陆上拍摄时,相机和被摄物体距离1.33米,而在水下只要l米就够了。同时,水的放大作用会使人的视野范围变窄,这也就是水下摄影往往需要配备比较“极端”的镜头的原因。

  水下摄影在镜头选择上,一般需要用7mm~14mm或者8mm等超广角,另外是望远镜头、50mm的微距镜头。因为我们在水下摄影的时候,遇上比较出画面的动植物往往特别庞大,如鲨鱼等,或是特别微小,如色彩斑斓的小鱼。为了避免水的放大作用使人的视野范围变窄,在水下拍摄时可在相机防水罩外增加扩距镜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或者外加增距镜获得更细微的拍摄。

  此外,浮游物对水下摄影往往造成一定的影响。浮游物就是悬浮在水中的细微物体,它的出现往往会使我们拍出的照片显得雾腾腾般的效果。浮游物有天然的,如各色小鱼、小虾等水下微小生物,也有人为的,比如各种排放物。在水下拍摄,相机与被摄物体间出现的众多浮游物会使水的透明度变小,而一些高亮度的浮游物还会影响相机的准确对焦,当使用闪光灯拍摄时还容易造成画面冒“雪花白点”等。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天气和足够清澈的水下环境进行拍摄。显得十分重要。

  在波涛汹涌的海洋深处进行水下拍摄工作,充满了危险、磨难与挑战,这就要求水下摄影记者除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摄影技术及摄影器材外。还要具备相应的生物学和植物学知识。了解海水中动植物世界的精华,这是水下拍摄的首要条件。否则只能使作品流于简单形式的记录,更别提去寻找和发现新的海洋物种。同时,水下摄影对摄影者的身体素质、体能以及水下生存技能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做到在水下游刃有余,才能到达你最希望去的海底角落,拍到最满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