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期中给大家介绍了存储系统的两个关键值:IOPS和吞吐量或带宽,这期我们来谈谈存储系统的分类,存储系统的分类有2种:第一种是控制器上的分类;第二种是从连接上分类;
从控制器上分3类:RAID(RedundantArraysofIndependentDisks)卡+JBOD存储系统、RAID控制器存储系统、x86平台存储服务器。
卡+JBOD存储系统:我们相信视频行业内用户用的很多,就是用在非编工作站上插入一张RAID卡,外接一台SASJBOD(扩展柜),用最多的就是8盘位(也有12/16/24盘位)。这种方式成本低廉,受很多业内的工作者所亲耐。RAID功能都在那张RAID卡上,而SAS扩展柜根本没有任何RAID功能。
控制器存储系统:这是专业级存储系统普遍采用的架构,也就是在存储系统上配置了一片RAID控制器(通常采用的都是IOP处理器--Input/OutputProcessor),所有RAID功能都在此控制器上实现,非编工作站是需要插入一张没有任何RAID功能的连接卡,我们称之为HBA(HostBusAdapter)卡。有人可能会问,RAID卡和RAID控制器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可以做RAID吗?只不过前者插入在主机中,后者是放在存储系统中。其实区别很大,虽然都是具有RAID基础功能,但是RAID控制器由于是在整个存储系统中,它还具备很多的管理和监控功能,它需要管理和监控硬盘、风扇、电源等。关键是RAID控制器架构的存储系统不占用主机的CPU资源,而RAID卡还需要主机CPU介入处理部分功能,因此会导致CPU资源损耗。整个存储机箱设计,还要兼顾流体力学(就是研究利用风力散热)、防止静电等等。因此RAID控制器的设计和成本远远高于RAID卡。而RAID卡只需要有RAID功能和连接通道就可以了。还有通常RAID卡架构的存储系统,大多数是RAID卡和JBOD不是一个厂家,因此品质难以管控。
平台存储系统:这种架构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所谓x86平台是指基于IntelCPU体系结构而组建的主机系统(具体的技术内容在此不讨论,有兴趣可以去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下吧)。我们通俗一点讲,就是用基于IntelCPU的服务器主板(当然任何主板都行),然后通过软RAID方式组建成的一种存储系统。比如用某种存储服务器机箱(24颗硬盘),嵌入一片服务器主版,用上Intel的CPU,再插入一张RAID卡,将RAID卡与存储服务器中的背板连接。再装上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对外利用以太网作为主机接口,这样一台简单的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架构的存储系统就组件而成,RAID功能使用那张RAID卡的功能就完全可以。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也有存储原厂,重新设计了存储控制器,放弃了IOP处理器的架构,利用了IntelCPU的架构,组件成一台控制器架构的存储系统。目前常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基本属于这个架构。
从连接上分类也分为3种:DAS/NAS/SAN,直接附属存储:此架构是在非编工作站中插入一张HBA(HostBusAdapter)卡,将存储系统直接和HBA卡连接。凡是将存储系统直接连接到非编工作站上的方式,都视为DAS架构,不管您采用什么传输协议、或什么主机接口(比如USB或1394等)。哪怕是可以实现SAN架构的协议,比如:FCP(光纤通道协议),俗称光纤存储系统;或者是PCIe协议存储系统。有人可能会问,Apple的Mac根本没有地方插卡,只有雷电作为外部设备连接接口,算不算DAS呢?答案是肯定。雷电是接口的名称,传输协议是PCIe协议,Mac只是将类似雷电HBA卡的芯片内嵌到了主机板上,所以无需再插入HBA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