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在选择画面背景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把握特色,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彩对比。首先,摄影师要善于捕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以时间、地点为背景,把事件发生的前提讲清楚,便于欣赏作品。其次,后台处理要简洁。
摄影本身就是“减法”,在摄影过程中,减去背景中可有可无、阻碍主体的东西,达到画面简洁精炼的效果。摄影师可以采用多种摄影技巧来达到这种效果。比如你可以用回拍的方式避开地面杂乱的景物,以干净的天空为背景;以道路、水面、草地为背景,可以清晰主体轮廓,获得简洁的背景;使用逆光,背景中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用长焦镜头模糊杂乱的背景,会让主体更加突出。这些方法可以得到简洁的背景效果。再者,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色调或色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从而加强视觉力量。
背景处理是摄影图片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精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达,除了看得见的实物,摄影画面上还有一些空白部分,由单一色调的背景组成,在实物之间形成空隙。色调单一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草原、土地或其他景物。由于各种摄影手段的使用,这些景物失去了原有的物理形象,在画面上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其他实物。
空白部分虽然不是实心物体,但在画面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在屏幕上留下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要让主体更有视觉冲击力,就要在周围留一定的空隙。如果把主体放在一堆杂乱的物体中,就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主体周围留出一定的空间,整个画面才会有吸引力。
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营造画面的意境。如果一张图全是实物,没有空白,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只有把画面的空白留得恰到好处,人的视野才有回旋的余地,思维才有可能发生变化。当然,摄影师要注意空白与实心物体的面积比。最好不要让两者在画面中占据相同的比例,否则画面会显得沉闷。再者,留白可以给对象一定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在拍摄有向前冲力的人或物时,画面前方有一定的空白,让运动的物体有伸展的空间,也符合观者的视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