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的眼睛一样,数码照相机通过镜头来摄取世界万物,人类的眼睛如果焦距出现误差(近视眼),则会出现无法正确的分辨事物,同样作为数码相机的镜头,其最主要的特性也是镜头的焦距值。镜头的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
如果您经常使用普通的35毫米相机,对相机的镜头焦距应该会有基本的认识,比如一般使用35毫米左右的镜头拍摄风景、纪念照,而用80毫米左右的镜头拍证件照所需要的“大头像”。与传统的相机相比,由于数码相机使用CCD感光器件,因而其镜头上标明的焦距通常是5.0毫米、10毫米等等,在普通的35毫米相机上一般都使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了,而数码相机厂家一般使用的镜头只是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小广角镜头。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得从镜头视角与焦距的关系谈起。从镜头的中心节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张的夹角就是镜头的对角线视角。
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
与传统的相机一样,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与快门速度在拍摄时相当重要,但对于目前普通的商用及家用级的数码相机,因为相机的全自动化,使得人们只关心如何选择拍摄景物,而不太注意相机自动控制的光圈及快门速度。但如果您在购买数码相机时,最好能够对比一下各种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及快门速度,因为光圈和快门将配合控制您的数码相机的光线摄入量的总体范围值,也就是说它将影响到您的相机是否能够在各种光线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效果。同时快门速度也将直接影响到您在拍摄动态图象时的效果,而光圈范围将影响到您拍摄图象的景深。
拍摄照片的过程,是相机开启快门后,让眼前的影像透过镜头后投影到数码相机的CCD感光器上,感光器在通过数模转化器,将图象的信息在相机的存储卡上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与传统的相机的曝光过程一样。然而想要获得层次丰富的影像,就要控制投射在CCD感光器的光量值,照片上的细节都可以得到正确的描述,从颜色最深到最淡的区域,都有丰富的层次表现,明暗之间有渐变过渡,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另外作品的反差和鲜锐度也都有最佳的表。过多的光线,导致曝光过渡,影像明显偏亮;反过来说,若CCD吸收的光线太少,则会曝光不足,整张照片会偏暗,细节的地方会流失,照片效果会相当不好,所以在拍摄时,要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用来控制曝光量的就是「光圈」与「快门」,「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的口径,口径越大,自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投射的光线越多,快门就是光线通过镜头的时间,时间越短,曝光量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