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8742022

深圳摄影培训:视觉设计的要素

阅读 911次发布时间:2019-03-20

  摄影有两个基本设计要素——形式和颜色,是所有视觉表现形式依赖的要素。形式和颜色都是光造成的。让我们先从光开始说吧。

  光线

  透视感。在黑白或单色照片中,形式是影调的对比一一光强度。如有两种或更多的颜色出现时,则颜色对比有助于体现形状质感和其它要素。

  形式要素受到光质和光线方向的影响。光质与光线强度或光线柔和性有关。强光或直射光来自点式光源,像晴朗天空的太阳或无阴影的强光灯。强光能增加对比,可根据光源方向的不同增加或降低质感和透视性。漫射光是照射到题材前就散发的柔和光。多云天的光线是柔和的。不足直射到被拍摄物体,而是由天花板反射回来的光也是柔和光。柔和的光线减弱反差,但因色调的差异不太强烈,形状、线条和质感也不太明显。

  光线照射的方向同样对形式要素有影响。柔和光无特定照射方向.它是非直接的.似乎来自四面八方。而一般强光或直射光有三个基本照射方向:正面照射、侧面照射和背面照射。

  光线射在离照相机最近的被射物体上,就是正面光。正面光作用明显,可以产生强烈反差。但这种光线角度可以消除阴影,从而降低某些正面照明画面的透视性。

  光线在画面的一侧,使阴影穿过画面.这就是侧面光。侧面光产生的阴影能衬托对比,并常产生出横线条,质感十分突出.所以侧面光颇有动人之处。

  当光线从介于正面和侧面照明之间,或侧面和背面照明之间射入画面,都能显示出许多例面光的特点。

  当摄影者面对光源,而光线照在被拍摄物体的背面,这种光就叫作背面光。背光常产生突出鲜明的反差对比,是种作用很大的强光。背光能勾画出形状的轮廓.并能使阴影向摄影者方向伸延,增加画面的纵度感。背光对创造简洁明快的画面有益。

  光和形状

  光线以两种方式创造形状:  (1)形成与环境对立的色调区;  (2)在物体周围产生光晕或边缘光作用,勾出物体轮廓的线条。第一种方式很普遍,不取决于光线的照射方向。第二种方式刚不及前一种普遍,只有当摄影者面对光源时才能出现。

  形状基本有三种:圆形、方形、三角形。正像所有颜色都是由三个基本颜色配制而成的一样,所有的形状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形状变形或组合而成,善于观察的人能除去物体的表面意义而将它枧为形状。他是用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而不是用树木、人面和建筑物来拼凑面的,以这种方法进行视觉设计,较容易取得最佳构图效果。

  所有的形状,如正方形、圆形、树的轮廓或杯子的轮廓等都是两维性的。三维物体在纸上或胶片上的投影是无深浅反差的平面形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物体的位置不同,所以带来的是不同的三维物体形状。例如,照片上的四方形,实际上可能是只盒子,建筑材料或有厚度的其它物体。

  当你观察到的形状揭示了题材的作用或特征时,形状便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信息。例如,看到和拍摄一圆形后,而不知道这是球体还是茶壶底,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从侧面观察茶壶,便能看出茶壶的手把和壶嘴,提供了茶壶的形状。如果构图中物体的功能对我们理解构图有重要作用,那么摄影师就应将那物体的形状提供给我们。如果物体的作用对画面意义不重要,摄影师应寻找或创造出重要的新形状。他可以通过改变摄影方位或更换镜头,或将焦距不对准原形状,以获得这一目的。例如,站在高大建筑物的底层,采用广角镜头拍摄,摄影师能把长方形拍成三角形。

  光和质感

  尽管摄影师不能在底片上再现表面质感——如粒状、粗糙状和片状等,但他能提供给我们对这一质感的启示。他利用我们的智慧来使我们“感觉”似乎可以在照片中触觉到的质感。

  光线照射方向比其它任何因素都更能影响被摄物体的再现。一般说,侧光比正面光或背光更能表现表面质感,但介于侧背光之间的光最能突出质感。你在拍雪景时就会注意到这一点。当光线从画面上方照射在雪上时,便在每个晶体的周围都产生极微小的阴影,我们把这阴影视为表面粗糙,这种照片也能创造出增加质感感觉的闪光效果。柔和的间接光一般会消除雪中的质感,因柔和间接光不能产生阴影或闪光的效果。

  光和线条

  严格地说,自然界中没有真正的线条,因为线条不是一堆,即只有长度,无宽度和厚度。但是当涉及许多薄片形状时,我们就在摄影上使用了线条这一术语。在照片中,像波浪、绿草、电线杆等物体,阴影在画面中常起着线条的作用。一切线条都是由色调或颜色的对比形成的。通常,线条是要比周围环境区更深或更淡些。

  线条有长度和位置(水平的、垂直的和倾斜的),能表示方向(即线条引导着我们的目光和思维),并创造出形状(见图23)。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线条具有很大的表现力。当你欣赏本书中的照片时,就会注意到在许多照片中,线条的位置,方向和长度,既是视觉设计的基础,又是使人产生感受的基本要素。

  善用线条的数量和位置,有助于使构图简洁,并使之具有曲感。画面中的线条越少,画面越显简洁,欣赏者的注意力不会被杂乱无章的线条所分散。但当一定数量的线条组合起来结人一整体感时,有时能形成一个好的画面。例如,数条平行的线条比单个线条更能产出动感。

  一条水平直线暗含着稳定和平静;弯曲和波浪型线条更强化平静和轻松感。一条垂直直线表现庄重呆板,但也表示强大有力之意。斜线给构图带米生气.活泼和运动的气氛.这就是为什么人物照和自然照中常用斜线的缘故。倾斜的位置最富有动态感,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倾斜是受到垂直或水平方向碰撞所致。任何畸形或不正常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斜线比短斜线更有动态感。含有数条长直线条的构图,无论线条的方向如何,都有可能产生显著的视觉作用。

  曲线一般比直线要弱些,但对视觉设计同样重要。由于曲线不是直接到达终端,所以它给欣赏者的含义是显得要慢些,甚至有点迷茫。

  线条不一定非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有实感线条和隐舍线条之说。例如,在照片左下角有一深色的大物体,右上角有深色的小物体,我们就能想象出一条斜直线将两个物体连接起来。这就是隐含线条。同样,白色表面上的黑色实体形状或人物侧面像没有实际存在的轮廓线条,但我们仍可辨析线条的轮廓。一般只有在背面光时才产生出清晰的轮廓线条,背面光通过照亮物体的边缘,勾画出不透明物体的形状。以深色草地为背景,逆光拍摄的羔羊.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光和透视感

  虽然照片只是一张无厚度很薄的胶片或相纸,但却易创造厚度感和透视性。其实,这就是被摄物体所受光线的亮度、光质、方向及光色所产生的透视效果。

  (1)画面内的光线强度是不同的,光线的对比有助于形成纵深感。浅色物体显得比实际距离近,而深色物体则显得远些。但也有特殊情况显得十分重要,例如,由于大气层中气体反光的作用,使起伏的山峦距离越远而色调越淡。当小面积的深色或浅色调为反差强烈的对比色调包围时,便会产生向前移动的效果。色调的对比量,在画面内与其它色调的相互关系,以及某些特定色调区域所占据画面的大小,都是体现透视的重要因素。

  (2)光质影响透视性。光线照射越直接,亮度越大,画面色调对比越鲜明。强光能增加纵深感,例如,某一物体表面粗糙,在受直射的强光,而不是受柔和的间接光的照射时,便更能真实地反映质感。多云天的柔和光线或反射的闪光灯能消除阴影,却严重地影响了透视作用。

  (3)光线的方向对透视影响很大。正面光使阴影落在被摄物的背后,消除色调对比,淡化透视。背面光能产生对比和线条的阴影,使之隐约地表现出距离,增强透视感。但背面光在有的情况下,也会消除透视效果。例如,用逆光拍摄人像时,由于脸部无色调变化而呈黑色,使人脸成为二维图像。侧面光可以突出质感和产生色调对比,创造透视效果。在拍摄一排大树形成的水平阴影,只有当阴影从前景到后景逐渐变窄,你才会感到有纵深感。换句话说,减小阴影面积与造成阴影的侧光是同样重要的。产生强烈的纵深感是从画面的任何一角射入的光所造成的,因为这种光线能产生斜线条阴影似的。使之从前景穿向后景,或以别的方式表示深度。

  (4)颜色能影响深度透视。在日光的照耀下,暖色距离向前靠,冷色距离向后靠。在同等距离内.鲜红色的物体比鲜蓝色物体距离似乎靠前些。此外,某种饱和突出的本色(红色)要比该色的靠色(粉红色)显得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