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白平衡
黑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会发光,不同温度时光的颜色也会不同。在特定温度下用色温表示光色,单位为开氏温度,记为K。色温越低,颜色越接近红黄色。当色温升至6500K时,发光率接近白色,温度继续升高,趋于蓝色。
世界上到处都有不同色温的光源。即便是最普通的阳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色温:日出和日落时约为2,000K(暖黄色),中午约为5,300-5,500K(淡黄色,接近白色))。人眼具有良好的色温变化功能,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色差不会有很大差异,看到的颜色更接近白光的效果。相机不是这样,机器会在环境光下忠实记录物体的正色。假定一张白纸被4,500K的光源照亮,而4,500K的色温是暖黄色。相机上拍的白皮书也是暖黄色,人眼看到的是白色。光源改为6500K浅蓝光。相机拍摄了浅蓝色,但人眼仍然看起来白色。这就是人眼和相机的区别。
这也是采用白平衡概念的原因:人们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可能是偏色的(黄色或蓝色)。这当然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白皮书在灯光下变成温暖的黄色。把温暖的黄纸变回白色还不够吗?在当时的拍摄场景中指定白色,然后告诉相机当时在明亮的环境中是什么白色,然后相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调整,将整张照片的颜色还原为正常,即保持在人眼看到的状态。
白色平衡和色温一样,也用数字K来表示。当白色平衡色温低时,拍摄的照片会是蓝色的;当色温高时,照片会变黄,这与色温的变化相反。众所周知,白平衡色温是校正量,色温是肯定量,两者自然相反。自己知道就好。
为了使相机更容易使用,相机制造商发明了一种叫做自动白平衡的功能,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准确地确定环境光的色温,提供合适的白平衡,以正确的方式拍照。很多情况下已经很有用了。如果需要更准确的白平衡设置,需要使用固定的色温白平衡模式(自动以外的白平衡模式)。一些高端单反相机还具有手动白平衡功能,为精确控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白平衡的重要性
白平衡不仅与照片是否偏色有关,还可能对照片的表现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早上看到的阳光是温暖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安静的感觉,但相机通常只是过度校正。它会继续把阳光变成白色,失去温暖,整张照片几乎没有气氛。类似的条件包括日落发光和烛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并不令人满意(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技能的提高而不断改善)。此时,为了恢复场景环境的照明氛围,需要手动指定固定的色温。
有时候有人会相反。大部分人用白平衡还原,也有人用白平衡发明。当天气条件不好(如阴天)时,创造性地使用低色温白平衡(如钨丝灯白平衡),可以用美丽的蓝紫色层覆盖原有的灰色场景,即白平衡的另一个目的。
充分利用白平衡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照片。对于一个认真的摄影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