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工作
确定活动行程时,需要准备相机、镜头、三脚架、无线电设备、移动设备等。在器材的选择上,索尼A7S2或者佳能5D3都是一般活动拍摄用的单反;镜头可准备50mm定焦、80mm定焦、17mm-40mm、24mm-105mm、70mm-200mm镜头,适应不同场景;移动设备可以准备0.5m滑道、1.5m滑道、3m摇臂,进行多角度、全场景拍摄。
2.拍摄取景
准备工作完成后,摄影师需要提前到达场地,确认活动的流程、灯光、布景、视角等。(如果是双站的话,把主机的位置固定在主席台上,拍下纵深和全景)。活动开始前,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拍摄设备进行拍摄,确定主机的位置和其他位置的拍摄角度。
3.活动的画面构图和主题解读
在画面布局和画面连贯性的故事选取上,需要考虑活动的主线和支线。因此,在主题画面的布局上,需要选择中心对称的构图结构来突出主体对象,棋盘多点构图也需要带来独特的魅力,兼顾活动拍摄现场,运用建筑拍摄中的立体构图;其他座位和摄像机也可以选择花絮作为重要任务,或者拍摄观众的反应。
4.重要人物拍摄技巧
根据近景和中景(半身照),选择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主要人物,拍摄主景。全景(带有活动主题的背景墙),并选择相应的光圈大小。如果拍摄视频直播,还可以在近景、中景、远景上放大切换。
5.拍摄有趣的照片
根据活动的程度,可以捕捉参与者或不活跃主题的元素,形成有趣的镜头。有时候,这些会成为热门话题。这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从某个方面推动了品牌活动。但在抓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明暗差别大,调整好快门速度,稳定相机。
6.拍照注意事项
广角镜头不适合拍照,尤其是工作人员多的时候。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容易把握不好,导致人物形象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如果一般条件允许,需要在相对宽敞的场地获得较大的景深,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但快门速度不应小于1/8s。为了防止快门速度慢时出现“手抖”,需要用三脚架来固定相机。
7.拍特写
从相机的使用来看,特写的平均时长为10-20s。从相机的使用来看,光圈应该不会开太大。比如光圈大,焦平面就会很薄,人的前后差别太大,建议不要在镜头光圈值两端使用。
8.室内拍摄注意事项
如果活动在室内举行,如果场馆内的房屋没有升高超过4m,建议使用反光闪光灯。反光闪光灯不仅可以提高拍摄对象的亮度,还可以适当提高拍摄环境的亮度,使拍摄对象不会出现明显的阴影。
9.图片存储格式
在照片存储格式的选择上,RAW格式用于重要级别的活动照片。由于RAW格式的高容忍度,曝光过度的光线和主要元素的黑色可以容纳在同一个画面中,但RAW格式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因此,在照片质量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采用JPG格式,以减少单张图片所需的存储空间。
10.照片的后处理
在后期处理上,LR可以用于预置和批量同步,比PS更简单方便。但是如果进行细化,还是需要用PS进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