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消除”暗角的方法前,先考虑一个问题:暗角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暗角,是黑白摄影作品中的常客。
在纪实摄影,如布列松、卡帕等人,都喜欢在作品中保留暗角,甚至亲自在后期暗房冲印时为照片添加暗角。尤其是黑白纪实摄影领域,暗角就更受欢迎了。画面四周边缘的暗角形成了近似框架式构图的作用,更能突出主体;还能创造出“偷窥”感,进一步吸引观众注意力。
著名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总会对暗房工作人员强调,一定要保留作品的暗角;安塞亚当斯作品,暗角总是很浓郁。
1. 暗角的分类
从成因上看,暗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暗角、光学暗角与机械暗角。
自然暗角的成因,是镜头边缘光线与相机光轴夹角较大,造成失光;光学暗角则是镜头本身结构或镜筒阴影造成。
这两类暗角成因不同,但都表现为照片四角亮度平缓降低的渐变效果,而且范围往往较大。
机械暗角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算是拍摄失误,往往和安装在镜头前的光学组件(尤其是遮光罩)的不正确使用有关。机械暗角的面积不大,但很均匀,而且很暗,边缘更锐利。
这类暗角对画面的“破坏”作用往往更大,但解决起来也简单:拆掉遮光罩(或其它光学组件)就行;而前两种和镜头本身性质有关的暗角,处理起来更麻烦些,需要针对几个关键性参数,进行相关调整。
2. 暗角的控制因素
1)焦距
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广角镜头画面边缘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暗角、眩光、畸变......
理由也很简单,广角镜头的视角较大,镜片边缘到光轴的夹角大,自然也容易发生各种光学“事故”。
一般来说,镜头焦距越短,暗角更明显——范围更大,亮度损失也更严重。
如果你很讨厌暗角,就用焦距长些的镜头,或者把变焦头调到长焦端再进行拍摄吧!
2)光圈
使用同一个镜头时,大光圈的暗角现象往往比小光圈更明显。
当使用 f/4 大光圈时,暗角最明显;随着光圈变小,暗角逐渐变淡,面积变小,光圈小到 f/11 时暗角几乎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一般来说,镜片的边缘的厚度往往不够均匀,容易引起光线损失,而镜片中央的结构则比较稳定。
缩小光圈,相当于只让光线通过镜片中央部分进入相机,避免了光线通过镜片边缘时引起的光线损失,暗角现象自然会减弱。
3)滤镜
在镜头前加滤镜,可能会导致暗角现象出现或增强。对短焦距镜头来说,这一效应会更明显。
广角镜头本来就很容易出现暗角,装滤镜会使得进光量减少,从而导致中央亮度和边缘亮度差距进一步扩大,使暗角更明显。
如果出现了暗角,把滤镜取下来试试吧!
3. 后期校正消除暗角
除了通过控制上述三大要素来减弱、消除暗角,还可以通过相机内置的功能,或后期软件来消除暗角。
最简单、省事的办法就是利用相机内置的消除暗角功能,具体称呼是“周边光量校正”。